尽管已经读了研究生,张同学还是打定主意要出国深造;虽然有个人的原因,但是更实际的原因是,他想要换专业。
从本科到研究生,学习了7年安全科学与工程,深刻了解了机械工程行业方向工业生产的情况,也扎扎实实做了项目、参加了实习;他说,未来行业发展,还是要有良好的数据处理能力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自称“菜鸟”的张同学,他的科研项目经历与感受。
我本身是学的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看起来挺唬人,其实主要是机械工程方向,安全生产这个部分。学的多了、项目参加得也多了,就慢慢意识到,是对于安全生产管理来说,数据管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也就是那个时候,我觉得我应该补一下自己数学跟统计方面的背景了。
虽然本科的时候,我的成绩是专业第一(我们专业人也少),但是数学的成绩确实不怎么好。加上现在有想法去美国读书,学数据科学或者统计专业,就对自己本身数学方面的基础很不自信。
这也是为什么我当时会选择去做一个科研项目的原因。
当然,补课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选择做科研项目是我自己的一点点体会,我觉得只有真正去实操一些内容,我才能真正获得知识跟经验。
当时正好也是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实习是没办法去了,也不能在家闲着,就正好空出时间来让我参加科研项目。最初除了Mark教授的项目之外,其实还在考虑哥大教授的那门Python课。后来自己研究了一下,Python其实还挺简单的,加上MIT(麻省理工学院)的光环在照耀,就选择这个项目。因为本科的时候,数学成绩不算好嘛,而且确实后来也没怎么好好学过data science(数据科学)跟machine learning(机器学习)的内容,所以在刚刚开课的时候,整个人就很“怂”。
就是很担心自己水平不行,也看到有很多大神在一个班里,就随时很担心,自己会耽误了小组内其他人的进度。大概是因为研究生阶段,多多少少也是做了不少科研项目了,而且之前的学习也算是有一定的基础,学起来还好,会比另外两个兄弟进度快一些;所以最后我也承担起了组长的责任。
班主任老师也特别好玩。发现我扛起进度大旗以后,还特别担心我们组作业质量,就去找我另外两个组员,监督他们学习跟项目进度去了。
Mark教授不说了,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而且上课的时候,好像他有段时间还在欧洲,所以经常都是半夜起来给我们上课,而且一点没脾气,还是很认真在看我们的作业。Mark教授说,中国学生好像往往不太会做学术报告,表达方面是一个劣势;所以他特别要求我们,每节课都要给他做一个presentation,来展示作业、提出问题。有时候问题一多吧,其实就容易拖堂;但是教授也完全没有不耐烦。
刚开始听Mark讲课,还心想为啥感觉有点口音;后来看到了他的全名,自己查了一下,发现是德国的。当时心里还有种“哦,怪不得”的想法。但是认真讲,他讲课水平还是很好的。
Mark教授就让我想起来《生活大爆炸》里的Rajesh;都是搞天体物理的大牛,而且说话都带点口音(误)。
Mentor也特别厉害,是清华大学机械跟计算机科学双硕士、CMU(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博后,经常能把理论解释的特别清楚。
连两个TA(助教)都是在英特尔有工作经历的,能给我们解释很多很实际的操作问题。最终结果我自己还是挺满意的,拿到了A,还有老师的推荐信。
现在我在滴滴大数据中心做远程的实习,当数据分析师嘛;自从上完了这门课,我可有底气了,都敢去看算法工程师的职位了(哈哈哈哈哈哈)。
我本身性格就很喜欢跟人打交道,所以真的埋头去搞研究,说实话不是非常倾向;
另外,我自己现在就是研究生嘛,对研究也有一定的看法。该看的都看过了,还是觉得做实际应用更好。我确实对科研有兴趣,但是也真的没想过把研究搞成一辈子的事业。我还是很喜欢把理论都应用出来。对于科研,我的想法还是挺“接地气”的,我觉得只有把理论化的东西真的用在生活里,我觉得那才真的有意义。
就像我刚开始说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会直接选择集思项目的原因;毕竟是真的去实践学到的东西的。这里(应邀)给大家看看我们的结课作业;其实现在看看还是有点粗糙的,大家将就将就?file:///C:/Users/leeyd/Documents/WeChat%20Files/kay-1103693416/FileStorage/File/2020-07/%E7%AC%AC%E5%9B%9B%E7%BB%84final.html现在我们的摘要还在准备发表的过程中;我是想好了,如果发了,我就接着去报名,看看自己能不能发个论文全文。
要说小愿望的话,我其实挺想悄悄问一句,我能跟Mark教授多交流点吗?还想从他身上多学点。他是真的挺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