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路上只忠诚于自己的兴趣
你会发现
所有的阴差阳错
其实都是顺理成章
Q1:听说当时你是在我们沈总的亲自咨询下才来集思参加科研的?
A1:哈哈,这个事情说来还真的特别神奇~~去年年初因为疫情从美国回来,当时想也不能就这么在家闲着,就上网搜索了许多关于科研的内容。浏览到我们集思网站的时候,就留了电话,想多了解一些关于教授、课题的信息。没想到后来联系我的是沈总,我当时还纳闷,为啥这个机构连咨询顾问都这么的高级?!因为沈总对脑机接口、人工智能这些都是侃侃而谈嘛,我当时就想‘哇,这个机构有点子厉害啊。后来阴差阳错,我就上网去搜他微信上的大名,结果发现人居然是公司的CEO。后来我问他“大哥你是CEO吗?为啥到一线参加咨询工作嘞?完了他告诉我每过一段时间都会亲自和学生聊一聊了解一下大家的实际需求这样子。就好像随机发放的粉丝福利被我抽中了哈哈,我最开始还特费解,这个机构连顾问老师都这么厉害了,那后面负责课题的教授得是什么样的啊哈哈~
Q2:硕士阶段为什么会从英语专业跨到Stem方向呀?
A2:其实我本科在上交一专学的是商务英语,但是二专还修了计算机。所以像一些基础的编程、数据结构还是学过的。倒不算完全没有基础。然后大四的时候做申请,偶然间想起来,要不CS方向的专业也申申看吧。以前总觉得这个方向可能不太现实、成功的概率不大,结果最后很幸运的收到了Offer,所以就决定去西雅图嘞
Q3:这两个专业现在是交叉的热门,你当时为什么想到同时学英语和CS呀?
A3:这事儿现在看还是很神奇哈哈~~,因为我其实是英语保送生,所以一专只能是英语。但是上了大学之后觉得只学一个好像有点亏,看着大家都在修二专,我就也决定辅修个别的了。当时有很多人选商科,但是我觉得自己实在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正好自己高中的时候理科学的不错,也很喜欢就选了计算机。这两年学校开始大力提倡各种文理交叉,这倒是我当初没想到的~
Q4:通过集思的项目和国外求学的经历,你觉得国内外高校教学上有什么不同呢?
A4:比方说,国内老师讲课,他会把自己想要讲的东西一丝不苟的传授给你的;但是国外教授的话,更像是来帮助你学会某些东西。 国内老师可能上完课之后,你会了多少,基本上只能从期中期末考试的反馈来看。但是国外的话,每个老师的Office Hour,你可以随便问他各种问题,而且也不用担心老师会瞧不起所谓的Stupid Question 。另一方面,国外的很多Programme都倾向于让学生把学习融入到平时的每一节课中。比方说每次作业都会占最后成绩的百分之多少,一学期可能十次作业就会占最终成绩的大头。国内的话,应该还是期中期末的成绩占主导,你看平时学的漫不经心,但是考试周突击一下,这门课最终仍然能得到一个好成绩。但除却一个好看的分数,这门课你真的学到多少东西,就没人可以保证了。把学习融入日常,才是真的能让你学到东西~
Q5:马上就要申PHD了,对于以后的研究方向和课题有什么想法了吗?
A5:其实考虑发展和就业前景的话,NLP当然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我本科的时候也做过脑电和语言学相关的研究。当初在UW的时候,系里也有老师在用脑电和NLP交叉的方法在做相关的课题,然后我就很开心的加入了他的Lab。可能之前只是单纯的有兴趣,但是后来才慢慢的了解脑机接口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也是我能力范围内可以去做的事情。以前只是觉得脑机接口是一个很酷的概念,但现在则是我真的想要探索的领域。虽然现在NLP远远火于脑机接口,后者想要落地应用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是觉得只要你把那些核心的算法真的搞精通,其实NLP也好、脑机接口也罢,无非就是把这些东西应用于什么样的信号,本质上它们仍然是差不多的,打铁还需自身硬嘛,我也算是学个情怀了哈哈。
Q6:所以你觉得现阶段阻挡脑机接口落地应用的障碍主要是?
A6: 我觉得主要是硬件材料和理论科学两方面的原因吧,硬件方面,采集脑电波信号的设备还不够发达,穿戴不方便还在其次,主要是随着人的活动,脑电信号会产生很大的波动,很难采集到的合用的信号数据。可能未来随着材料、芯片技术的发展,我们只需要贴几个电极片就能采集到的纯净的脑电数据。理论方面,毫无疑问我们现在对于人脑的认知还是远远不够的。算法的识别并没有办法帮助我们真正了解这些脑电波动代表的含义,这些其实是需要计算机科学和分子神经学相结合才能取得突破的地方,归根结底,现代科学取得的没一点进步都依赖于多学科交叉、依赖于很多不同领域专家的合作,所以我自己也会有意识的去补充比方Neuroscience、Neuroengineering方面的知识
Q7:关于申请和保研,你有什么可以分享给学弟学妹的经验吗?
A7:我的第一个建议是多尝试~ 尤其是,像我一样有其他专业课基础的同学,在一开始选校的时候就可以沉下心来分析各种可能性和前景,提前规划好。反正申请这个事情有点像买彩票,多尝试又不亏,但你只有试了才有中奖的可能性嘛。第二个建议则是多去寻求学长学姐过来人的意见和帮助~这一条和我个人经历是有很大关联,因为我当初申请的时候遇到了很多非常Nice的学长学姐,他们的建议和帮助真的是帮我劈开了不少申请路上的大坑。第三个建议则是在参加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如果你已经具备相关的知识基础,并且想要做出一点创新的东西,那么一定要尽早的和教授沟通自己的想法。教授会很乐意帮你评估Idea的可行性,同时还会给到你很多中肯的建议。而那些没有学过相关课程的同学也不用担心,只要你能很好的完成一个难度符合自身水平的Project,教授一样不会吝惜一个好成绩的~~